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黄河润国色 美美共天香
—— 在2024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上的演讲摘要

作者: 胡德光;整理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4-04-22 09:18

image.png
2024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现场      记者  李保珠  摄

编者按:曹州牡丹映黄河,交相辉映谱华章。在牡丹争艳、芬芳满城的美好季节,2024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在菏泽会盟台成功举办。牡丹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蕴含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彰显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读懂中国的独特符号。牡丹是菏泽的城市IP,为了擦亮这张名片,国内外300余位嘉宾齐聚菏泽,集智共商、交流分享,呈现了一场牡丹文化的全球盛会。大会期间,多位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发表演讲,与会嘉宾发言精彩纷呈、内涵丰富,本报推出专版刊发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记者 胡德光 整理

保加利亚国民议会副议长、保中友好小组主席 聪乔·加内夫

让更多人欣赏到美丽的中国牡丹

保加利亚高度重视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2019年两国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2024年是保加利亚和中国建交75周年,我希望两国之间的持久关系和友好感情将继续成为深化互利合作的坚实基础。

虽然我们相距数千公里,地处不同的大陆,但两国人民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是相同的,这种热爱也体现在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本土创造力中。牡丹在中国被称为“花中之王”,在我们的环境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踪迹,点缀着保加利亚的花园。在保加利亚首都附近,甚至有一个小镇是因生长着许多野生牡丹而命名的。

在中国文化中,牡丹象征着优雅、和谐和繁荣。我希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将继续以实现和谐与繁荣为目标。请允许我代表保加利亚方面衷心感谢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的菏泽市,向索非亚南方公园和普罗夫迪夫休闲文化公园等赠送牡丹鲜花,让更多保加利亚人欣赏到美丽的中国牡丹。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公使、副馆长 普尼玛·古纳瑟卡拉

持续推动文化外交不断发展

很荣幸能够代表斯里兰卡来到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市,参加此次论坛。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盛开的牡丹花生机勃勃,提醒着我们这些花朵所拥有的恒久美丽和文化意义。

在斯里兰卡,我们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它们在传统艺术、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得到赞颂。虽然我们与菏泽市相隔重洋,但斯里兰卡和中国都深深珍视自然的奇迹,深知为后代保护植物宝藏的重要性。在中国,牡丹常被称为“花中之王”,象征着繁荣、荣誉和美丽。它那精致的花瓣和迷人的芬芳俘获了每一位观赏者的心,与斯里兰卡那纯净的蓝色睡莲交相辉映,它们都是自然赋予的瑰宝,承载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绚烂与厚重。

来到菏泽,我了解到,牡丹花已经从观赏,逐步衍生出了中药、食品、化妆品等多种产品,令人印象深刻。菏泽不仅让牡丹的芬芳飘溢四方,更将牡丹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的血脉之中。

今天,我们在这个论坛上相聚,探索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方面的力量。斯里兰卡和中国是老朋友,关系可以追溯到很多世纪以前。通过参与像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这样的活动,我们跨越地理界限,增强了友谊和合作。

在斯里兰卡,我们致力于推广文化外交。我们邀请来自菏泽和其他地方的客人一同欣赏自然之美,加深文化交流。期待这一美丽旅程,能让我们从优雅美丽的花卉中汲取灵感,持续推动文化外交绽放出更美的花朵。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 郭卫民

积极开展牡丹文化国际传播

牡丹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以其雍容华贵、艳丽多姿的风采,赢得了“花中之王”的美誉,也是我们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牡丹花朵硕大、秀韵多姿,色彩丰富、清香怡人,非常契合中国人的审美,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蕴含高洁、高雅、守信、端庄等精神品质,体现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菏泽牡丹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品类繁多,色彩斑斓,用途多元,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多年来,在牡丹工作者的辛勤培育下,菏泽的牡丹品种不断增多。另外,菏泽还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牡丹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开发出了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等,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菏泽围绕牡丹主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举办了世界牡丹大会、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等国际活动,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牡丹已经成为菏泽市的靓丽名片,一路过来,我们看到城市的很多角落都有牡丹的身影,“牡丹区”“牡丹路”“牡丹新城”等牡丹元素,彰显了菏泽人对牡丹的热爱。

牡丹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的文化符号,是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在此,我分享三点建议。

以花为媒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花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设置特定的花卉,作为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代表。牡丹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推崇,也受到世界多国的喜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因此,可以以牡丹为媒,就牡丹培育、花卉展览、牡丹园建设等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性花卉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国际展会和友好城市交流,介绍、推广各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花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交流互鉴。

对外讲好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故事。牡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牡丹是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角色,常见于诗歌、散文和绘画中,也流传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里。牡丹产业的发展,还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善用科技手段的生动案例,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炼牡丹文化中具有历史价值和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内涵,使牡丹文化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新时代气息,成为讲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故事的重要载体。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创新传播牡丹文化。当前,数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开展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对外介绍牡丹文化提供新机遇。要积极利用好VR、AR、ChatGPT、Sora等新技术,充分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创新发展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应用,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和表达方式,丰富牡丹文化的展陈方式,全方位、立体式、生动化展示牡丹文化成果。通过新技术创新赋能,让当今牡丹更加绚丽,让牡丹文化发扬光大,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参与。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各界人士广泛交流、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深入推动牡丹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大卫·巴拓实

牡丹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牡丹,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化的璀璨瑰宝,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牡丹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不同文化间对话与交流的完美主题。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将中华文明的精髓传递给世界,同时也吸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养分。

菏泽牡丹,是这片土地上绽放的文化使者。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艺术,每一朵花瓣都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下一步,菏泽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共赏牡丹之美、共品黄河文化之韵、共同探讨牡丹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促进与其他文化和国家的友好交流,共同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之路。还应该注重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让牡丹这朵生命之花,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大卫·弗格森

牡丹是连接情感的坚固纽带

2006年以来,我去过中国的72座城市,深切地感受到每个地方都在积极塑造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长卷中,菏泽的牡丹文化尤其令我难以忘怀,它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连接世界各地人民情感的坚固纽带。

牡丹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象征着富贵、荣誉、超凡脱俗的美丽以及其他许多令人向往的愿景。牡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园艺价值,在中国艺术中广受欢迎,许多画家、雕塑家、刺绣家等,用艺术形式记录它的温婉美丽,向世界送去和平、和谐的祝福。

据了解,菏泽有100多家与牡丹相关的企业,产品涉及精油、食用油、护肤品等多方面,经济价值超100亿元。常驻北京的我,买到的牡丹很多都来自菏泽。关于牡丹的庆祝活动历史悠久,正是类似本届论坛这样的活动,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生动的中国。

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陈金盛

中国牡丹花开全球遍洒芬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中泰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自郑和下西洋时期,我们的先辈就已开始友好往来。1975年中国与泰国正式建交,两国政治互信日益深化,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人文交流更加密切。近年来,中文纳入了泰国国民教育体系,榴莲、香水椰等泰国特色水果成为中国人民的“网红”产品……中泰两国相向而行、彼此成就。这些成为两国民间友好互动的生动注脚。

在中国工作期间,我被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壮丽的名山大川、先进的科技生活等深深吸引。这次来到菏泽,更让我感受到了牡丹的极致魅力——这里不仅有千种牡丹,更发展出了百样业态,实现了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美丽蝶变”。牡丹这朵“花中之王”,沿着中国母亲河从深山走进城市、从皇家园林走进百姓生活,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中国有句老话,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我们是老朋友,也是好亲戚。希望我们积极融合两国的文化底蕴和产业优势,在友城交流、产业发展、经贸合作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巩固“中泰一家亲”的传统情谊,谱写“亲上加亲”的友好新篇章。明年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愿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愿中国牡丹花开全球、遍洒芬芳,成为中泰友谊的永恒见证。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潘鲁生

沿着黄河看牡丹

黄河文明,是世界大河文明的代表之一,黄河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具有相通的规律。

沿着黄河看牡丹:历史上,上游的甘肃野生牡丹经人工栽培进入长安,开启宫廷贵族赏花的先河,中游的洛阳开启了市民赏花、插花的鲜花时尚,下游曹州(菏泽)发展了大面积种植牡丹的产业,推动牡丹入药制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往今来,赏牡丹、种牡丹、品牡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今天,在菏泽,人们穿汉服、赏牡丹、画牡丹、送牡丹,依然是时尚的生活方式。牡丹作为审美元素,广泛出现在品牌商标、产品包装、公共艺术以及数字化场景等设计领域,形成富有中华美学精神的设计语言和风格。

牡丹是传承千年的友谊之花。唐朝时期,牡丹便被作为礼物赠送外国使节,展示国家经济繁荣和文化内涵。20世纪中期,牡丹题材的工艺品成为重要的外贸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一系列国事活动中,牡丹还成了展现国家形象和文化特色的重要题材,不仅具有高贵典雅的艺术气质,更包含世界和平、合作发展的愿望。

文化是跨国界、跨语境进行心灵交流的媒介。甲辰龙年新年期间,我们组织策划了“来自中国的祝福——‘中国龙’全球设计展”,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进行展出,以民艺之美传播中华节日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世界人民送上美好的节日祝福。黄河就宛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奔腾而过;牡丹是串联九曲黄河的一个典型文化符号,是凝聚广泛文化认同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我们期待牡丹绽放在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总之,黄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精湛的栽培技术,为牡丹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黄河流域强大的文化认同与凝聚力,为牡丹文化普及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持续完整的社会生活结构,为牡丹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持久的驱动力。沿着黄河看牡丹,认识牡丹的栽培历史,理解牡丹文化的内涵,体验牡丹国际传播的魅力,把握牡丹产业的发展机遇,还将迎来新时代更加美好的花开盛世的春天。

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 孙吉胜

讲好菏泽牡丹故事

菏泽和牡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来到菏泽,真正置身于中国牡丹之都,我对菏泽、对牡丹、对牡丹文化和黄河文化,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经常说,不同文化塑造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塑造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处世之道。如果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理念不了解,在交往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误读,也很难触及彼此的心灵、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

菏泽因为牡丹而闻名,牡丹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中国文化也积累了很多文化标识和符号,他们代表着中国文化所崇尚的不同精神和价值,就如同梅兰竹菊或者琴棋书画,它们也都承载着不同的品格和内涵,承载着很多中华经典故事和传说。

我在网上也读到了几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一个青年花农如何历经磨难最后培育出一株绿色的牡丹,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豆绿,最后夺得了花魁经典,也读到了关于万花湖的牡丹传说。在众多牡丹故事和传说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很多精神品格,比如勤劳、善良、智慧、坚韧,也体现出人们尤其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也成为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我们把牡丹文化传播得更好,不仅传播出菏泽和山东,也更好地传播到整个中国和世界,让更多的人不仅能欣赏牡丹的雍容华贵,更理解和欣赏牡丹美丽的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品格、理念和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中国的发展成就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有很多发展故事可以和世界分享,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借鉴和选择。菏泽不仅因为牡丹而闻名,也因牡丹而发展,不断彰显牡丹的时代价值和发展价值。在菏泽,牡丹已从富贵之花变成了产业之花,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之花,总产值超100亿元。我想,在这个庞大产业的背后,一定包含着很多精彩的牡丹发展故事。讲好菏泽牡丹故事、发展故事,也是当前传播好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未来我们期待听到更多的菏泽牡丹发展故事。

愿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越办越好,通过牡丹让我们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进,更好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明文化的力量,祝愿菏泽的明天像牡丹一样多彩绚烂。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